2023-12-23 09:47:10 来源:吉格考试网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2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零声母前的“附加”字头也应保持力度,做到出字有力。
答 案:对
2、对话播音:是由两个人或者多人按特定人物要求进行交谈的一种播音创作形式?( )
答 案:对
3、话题的进入:(1)开门见山,直节主题,单刀直入,简洁明快(不要皮厚).(2)抓住重点,择要推荐(3)触景生情,借景抒情(4)以小见大,以事醒人?( )
答 案:对
单选题
1、广播新闻中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是()。
答 案:D
解 析: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要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是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2、网络电视又称(),它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
答 案:B
解 析:网络电视又称IPTV(InternetProtocolTV),它基于宽带高速IP网,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A项是广电有线电视网络;C项是高清晰度电视;D项是数字电视。
3、()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答 案:A
解 析:“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多选题
1、《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将自己的()、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
答 案:AB
解 析:国家广电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取向、素质要求和工作方法提出明确要求。准则规定,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
2、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使用过()等名称。
答 案:ABCD
解 析: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开始播音,呼号XNCR;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中旬迁至瓦窑堡(现子长县)继续播音,于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播音时间逐年增加。同年9月27日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3、关于事实和新闻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答 案:ABCD
解 析: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来说,新闻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来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是通过真实地报道事实来完成自己使命的。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明确这一理论观点,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
主观题
1、—个电视台在统一规划下,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频段开办几套电视节目。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就一个台来说,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不可以同时用不同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频段开办几套电视节目。
2、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采用“情景再现”。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它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如临其境的电视特点,使原本消失的现场,真实般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2)“情景再现”还可以弥补因采访条件、拍摄难度的影响,而造成没有新闻现场的缺失。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它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性的统一。它既反映事物真实的现状,又符合事物发展趋势。
(3)“情景再现”首先是建立在“有其事”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电视再现的情景是过去客观存在、发生过的事实,只要它再现的事实是客观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它就没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4)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用情景再现手段时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避免因情景再现造成夸大、片面、主观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答 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新闻舆论监督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新闻工作者在履行监督职责时,要学会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能。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从大局出发,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舆论监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利于帮助有关方面改进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不能为了别的什么目的,或图一时之快,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添乱。
(2)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选准批评对象。舆论监督,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干部而不是一般群众;是政治问题、政策问题、作风问题、纪律问题,而不是一般问
题。舆论监督应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
论述题
1、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
答 案: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民主与法制,既是舆论监督机制运行的先决条件,又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的实施与效果呈现,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实践体现。舆论监督的进步与发展,反映了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与发展。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传达意见的渠道和参政议政的渠道,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培育公民的法制意识,保护公众积极的参政议政热情,加强公众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舆论监督活动实际上是与社会民主的观念和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会民主在观念上的认同和制度上的保证,舆论民主和舆论监督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3、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答 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体现者,必须做顾全大局和维护大局的忠诚战士。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它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就是要求新闻宣传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坚持精神产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新闻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022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23日 12-23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12日 12-12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3月23日 03-23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23日 01-23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23日 04-23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23日 02-23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23日 05-23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23日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