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3日

2024-12-03 12:27:37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3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对于“味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保存了自然的天生丽质,但它会带来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
  • B: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
  • C: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
  • D:人们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答 案:A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地震前兆的决定因素”的一项是()。  

  • A: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时间与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有关。
  • B:屋里顶棚上老鼠多而乱串、黄鼠狼成群结队大转移、无处藏身的黄鼬绕核桃树乱转。
  • C: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反应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有关。
  • D: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地区与未来地震的发震地点有关。

答 案:B

解 析:所列动物的异常行为一旦脱离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1976年7月25—27日唐山地震前夕),都有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化、污染、天敌和人为扰动,及其自身的机能状态的变化,如发病、求偶、怀孕、哺乳和恶习发作等,而出现的类似行为活动。  

3、对下面这首新诗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埋葬。

  • A:诗中“洗澡”一词,使人联想到孩子的稚气,刻画了孩子无忧无虑,亲近泥土的形象。
  • B:“流汗”一词是农民辛勤劳动形象的表现,然而“汗滴禾下土”的结果未能使他们摆脱贫困,不禁使人为之不平,为之叹息。
  • C:“爷爷在土里埋葬”这一结局与一般人归宿无不一致,然而此时此景,此情此理,却让人在同情之余又若有所思。
  • D:诗里既有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诗人感慨无限又深藏不露,下笔简捷质朴又内涵深厚。

答 案:A

主观题

1、诗中“挂席”即_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尘外踪”系指高僧慧远__________。   

答 案:升起船帆 乘船顺水而下 绝尘弃俗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答 案: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天高风急,猿声哀啸,渚清沙白,群鸟低回,落叶纷纷,长江滚滚,仅28个字,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间,层次分明的悲秋图。其中“萧萧落木”和“滚滚长江”饱含了诗人的感情,暗喻诗人滚滚思潮,充满悲凉、悲壮之情,为后两联抒情做铺垫。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万里漂泊、年老多病、孤苦无依的悲凉之情。本诗以一句三层,层层递进的句式,突出病中登临的感受,深沉激越。尾联承上意以恨“鬓白”和愤“潦倒”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3、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 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窗,是瞭望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窗,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以“窗”为感触点写一篇作文,鼓励选择较新的视角。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答 案:请自行作答。

2、(作文)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你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